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中心关于“新常态”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2015-03-01

中心按照“国家急需、问题导向”的要求,科学研判并认真把握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积极开展“新常态”下的经济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

中心首席专家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在2015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经济新常态不只是速度状态 调结构成成重要发展战略》的学术文章。

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由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是我国发展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的阶段性特征。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是由现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的。明确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意义在于,一是不盲目追求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二是要使潜在增长率充分释放出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种新常态,是规律性状态,是长期状态,但不意味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都属于新常态。提出新常态,表明我国的经济建设理念进一步由增长转为发展。从发展角度研究新常态,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中高速的速度应可持续,否则就不能成为新常态。二是保持中高速的目的是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留出空间,从而实现发展的其他方面目标。文章指出,新常态不只是速度状态,中高速的新常态不是孤立的,同时要着力研究并努力促成创新驱动成为转方式的新常态,惠民生成为发展动力的新常态。只要这些新常态都能形成并发挥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就不仅可持续,而且是高质量的。

文章不仅为我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在新常态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思路和措施。

中心首席专家召集人中国社科院教授李扬和研究员张晓晶的研究从中国经济新常态、全球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新挑战、新常态新机遇等多个角度对经济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述。

研究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新常态之前,全球曾经经历过以高增长、低通胀与低失业率并存为特征的“大稳定”旧常态阶段。2007年是大稳定转为大危机的关节点,此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与再平衡的新常态。中国经济自2009年后开始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减速。新常态带来了新挑战,它不仅暴露出我国经济中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新矛盾。但新常态孕育着革命性转变,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浴火重生”,新常态再次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并在新条件下与时俱进地为我国的战略机遇期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我们一定要从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调整理念、心态、战略和政策,迅速适应新常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结构。研究成果曾作为内部研究报告报中央,为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团队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研究另有三项公开出版的重要成果——《论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若干重点领域改革探索》以及《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