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何自力: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性质和作用
2024-02-07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性质、规律、作用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对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资本及其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具有二重性,既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具,又具有实现个体利益的逐利性。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要求对资本发展进行科学规范和引导,既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有效克服资本的消极作用。

关键词:资本的性质;资本的形式和作用;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否规范和引导好资本发展、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科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的基本观点

          

在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之前,有必要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性质、规律、作用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    

其一,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在经济思想史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将资本与生产资料混为一谈,宣称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资本、工人的工资来源于劳动、地主的地租来源于土地,形成关于价值创造和收入来源的“三位一体公式”。按照这一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资本、劳动、土地共同创造的,资本家、工人、地主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任何对抗性。这一理论显然与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存在尖锐矛盾的事实严重不符。马克思通过区分劳动与劳动力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阐明了资本与生产资料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本支配和剥削劳动的本质,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为剥削阶级辩护的庸俗性。马克思指出:“资本,土地,劳动!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或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运动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与劳动力相交换,由此决定了资本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表现为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劳动而实现价值增殖的特殊社会关系。在这里,生产资料被赋予了独特的社会性质,成为支配和控制劳动者的工具,不再是简单的物了。可见,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正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才成为资本。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揭示资本与生产资料的本质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为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资本存在的目的是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目的是什么呢?马克思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通过深刻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阐明了剩余价值为什么只能在调节商品交换规律的支配下产生,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

其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是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增殖,为此资本会想方设法、无止境地剥削工人实现增殖。资本通过资本积累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其结果是:一方面,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庞大的财富,越来越富有;另一方面,工人沦为资本积累的手段,不论工资收入高低,工人的状况都会随着资本的积累呈现恶化态势,从而陷入越来越贫穷的境地。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其四,资本不是永恒的,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同时资本也在创造否定和毁灭自己的条件,剥夺者必然被剥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用种种手段加快资本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在日益扩大剩余价值规模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当资本的规模扩大到资产阶级靠自身的能力难以驾驭,社会经济活动陷入混乱、停滞乃至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对立时,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其五,资本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追逐价值增殖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将一切有利于增殖价值的生产要素吸纳到生产过程中来,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资本的增殖欲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过度剥削、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甚至通过战争手段实行对外剥削和掠夺等,这些又对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严重破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性质、规律、作用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灭亡以及被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自由和解放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性质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商品货币关系消亡,生产活动有计划进行,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资本不复存在。但是,我国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既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可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可能完全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资本,只能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实际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模式,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尖锐对立,少数私人资本占有巨额社会财富,贫富差别和不平等不断扩大,个别垄断组织的生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而整个社会生产则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尖锐对立决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必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正确途径。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主体对个体利益的追求实现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则是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制度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实现有机统一,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确保社会长期稳定。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探索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特殊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以资本为中心,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规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即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和剥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克服的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弊端都源于以资本为中心这一制度痼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源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依然存在着资本,但是资本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剩余价值生产也不再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只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具。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又有着自身的物质利益,资本是市场主体在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中赖以实现自身物质利益的手段,这就使资本具有了一定的逐利属性。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下,资本已经不再是支配和控制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仅仅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具,能够被社会主义国家利用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服务;另一方面,资本依然保留了某些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相同的存在形式,体现市场主体的个体利益,具有逐利性,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有着一定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服务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属性和追逐个体利益的属性是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的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攫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关系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工具,这是资本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根本变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质的规定性,对于正确认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规律、作用和运行特点,加强对资本的治理和规范,更好利用资本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形式与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多种存在形式。按所有制关系划分,主要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有资本等,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公有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基础性意义,也就是说,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公有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有助于形成真正反映大多数人利益和意志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公有资本中,国有资本具有特殊重要性。由国有资本形成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在国有经济中,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对国有资本拥有所有权。国有资本适应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条件运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有资本体现劳动者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消灭了剥削;国有资本实现了生产手段与生产目的的统一,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国有资本必须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有质的提高,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独特地位,即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梁柱”。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对于维护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私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资本存在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资本具有比较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满足资本增殖最大化的生产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主体性要求私有资本的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保持一致,其经济活动受到来自体现全体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约束和调节,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贡献;另一方面,私人资本又具有自身的物质利益,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本性,由这一本性所决定,私人资本内部资本与劳动者之间以及私人资本与公有资本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矛盾还会比较尖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作用

资本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多样性相适应的,资本的存在形式不同,其作用也有不同。

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是处于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是全体人民谋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手段,其价值增值运动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公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协调资本积累与社会消费的比例关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改善国计民生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力军。为了使国有资本更好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加强国有资本监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管理,特别是加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地位,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资本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关系结合的具体存在形式,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私有资本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私有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私有资本,可以充分调动私有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私有资本在活跃市场、支撑增长、促进创新、稳定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私有资本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它有可能会驱使非公有制经济的行为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机器替代劳动以及谋求垄断等方式攫取高额利润,拉大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的差距;二是会因为利润率的波动而降低资本积累意愿,减缓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影响经济持续稳定运行;三是当国内和国外出现利润率差异,国外的利润率高于国内时,私有资本会从国内流向国外,导致产业空心化;四是有可能驱使私有资本无序扩张、野蛮发展,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其他市场主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肯定私有资本的重要贡献和积极作用,正确看待私有资本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报酬,努力营造促进私有资本发展壮大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私有资本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健全防止私有资本无序扩张、野蛮发展的法律制度,为资本设立“红绿灯”,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制的现代化水平,规范和引导私有资本健康发展,最大限度消除私有资本发展可能出现的消极作用。    

          

四、科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必须规范资本行为,充分激发各类资本活力,发挥资本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作用,使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资本行为,要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各类资本主体的个体利益与社会主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在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统筹兼顾国内国外发展形势,制定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高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各类资本发展打造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要加强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工作的领导,提高对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划水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统筹协调、调动社会资源突破重点任务,确保各类资本的运营与整个国民经济同步进行,协调发展。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在有条件的私有资本企业组织中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党在企业决策和运营中的领导作用,确保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二)切实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协同发展

要加强对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被侵占和廉价出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要加强国有资本在生产社会化程度高、与其他生产部门和环节联系紧密的领域的控制力。例如,目前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网络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国有资本要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国有资本要在行业标准、技术研发以及生产流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专项发展基金解决中小私有资本企业和科创企业资本不足问题,推动国有资本与中小私有资本协同发展。

(三)着力引导和规范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职能资本回归从属于产业资本的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采取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职能资本形式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这些职能资本通过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式提高产业资本周转的规模和速度,进而帮助产业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商业资本、金融资本规模的扩大,其与产业资本的力量可能出现相对变化,从而在与产业资本进行利润分配时占据主导地位,降低产业资本利润率,进而控制甚至抑制产业资本的扩张,影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要加强对职能资本行为的规范,避免脱实向虚发生。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定位,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制造业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确保金融要素有序进入实体经济,在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中获得价值和财富,防止金融离开实体经济而自我膨胀、自我发展、盲目扩张、无序竞争。

(四)严格控制资本无序任性加杠杆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私有资本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规模限定的,超出这一限制,私有资本就将面临高负债的经营运作风险。资本扩张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信贷,其结果是引致企业的经营运作风险向银行体系集中,给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要防范由此类资本无序扩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需要对资本规模与负债规模进行严格监管,要在科学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限制企业创设子公司、孙公司的层级,限制资本的扩张倍数,确保负债规模与资本规模相匹配。要对金融机构贷款活动进行严格监管,防止金融机构为谋求高额利润无限制向个别大资本发放贷款,扩大金融风险。要依托金融监管体系,将资本运作和资本扩张纳入监管范畴之中,避免监管不足、空白甚至漏洞,以机构监管为支撑,注重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有效提升资本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资本运作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五)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防止资本凭借所有权优势形成强势议价能力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要调节资本要素所有者取得合理利润,要确保工资水平有助于劳动者实现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要确保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相一致。要防止同一生产部门内少数资本通过垄断限制其他资本获利,防止不同部门之间利润率差异过大导致经济结构失调。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

(六)大力健全和完善市场秩序

规范和引导资本行为,要着力加强市场秩序建设。要履行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秩序、开展宏观经济治理等作用,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要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要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的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要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注:本文的脚注请查看期刊原文。

          

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