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教学新闻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创办
2013-09-30

 “中心”着眼于经济学科发展前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依托协同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努力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够发挥世界引领作用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中心”于2013年9月成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作为“中心”人才培养的载体,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特区,带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累经验。

图为首届创新班开班仪式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力争在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创新经济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培养任务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二是为国家培养一批理论素养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经济学创新人才;三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经济运行研究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既培养具有经济学家思维的理论人才,又培养善于经济建设的高层次应用人才。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该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包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及主动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用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熟悉中国国情;掌握和系统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了解中外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发展历史;具有较强的数理经济学功底,掌握现代计算和分析技术,对现实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获取和分析经济数据、经济信息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放精神,具备熟练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及工作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具备进入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深造的潜力。

(三)培养特色
定位明确,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培养相关领域的未来大师级人物,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坚持知行合一,突出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关注中国和世界重大现实问题。项目充分扩展学生对经济学前沿问题的了解,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关注国计民生,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新型经济学人才

(四)生源与规模
实验班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挑选了具有浓厚学术兴趣、良好发展潜质的31名优秀学生进入实验班进行培养。“中心”对学生采取柔性评估机制,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意愿、兴趣、潜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教学安排与课程体系
学制9年;为本科、硕士、博士连读计划;第一期计划招生31名,录取范围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一年级,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遴选。其中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由9个模块组成,包括:一般理论模块、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模块、计量分析和统计知识模块、一般经济理论的扩展模块、金融/保险/贸易理论模块、产业和区域经济模块、劳动/环境与能源经济模块、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模块、企业管理与营销模块。研究生阶段课程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际来设置。

(六)保障条件
首先,是组织保障。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聘任专家委员会、审定学生遴选程序和结果、考核教师绩效、保障经费支持、引进校(境)外师资、规划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时解决相关问题等。专家委员会由领导小组聘任,其职责包括:探索培养模式、制定选拔原则和培养质量评定体系、承担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义务、推进国际交流等。其次,是资金保障。根据培养需要,在协同创新班的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投入、课程建设、海外学者聘金和交通费用、学生奖学金(参照研究生标准)、学生调研和科研资助、国际交流补贴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最后,是计划实施。由协同创新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七)已开展的课程系列讲座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及其主流地位》(何自力,“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第二讲:《双倍增经济发展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第三讲:《认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努力建设中国经济学》(逄锦聚,“中心”主任);第四讲:《新时期深化经济改革的深化问题》(张宇,“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第五讲:《关于政治经济学创新问题的思考》(邱海平,“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第六讲:《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葛扬,“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第七讲:《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安同良,“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第八讲:《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面临的挑战》(顾国达,浙江大学教授)。

(八)实验班成效
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性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
(1)推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实验班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科性质和教学需求,逐步推广小班授课,关注学生差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个别教学,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建设,推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网络教学组织形式;推行现场教学,通过深入企业或项目现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营造开放性、协作性学习氛围。实验班学生可直接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可任意选择一个专业进入直攻博项目。对于本科段已经修过博士课程的学生,可免修相关课程、缩短学习年限要求。
(2)强化了双语教学。实验班要求有条件的课程用双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要求使用原版教材,主要用外语进行教学,外语试卷考试。
(3)加强了体验教学。实验班对学生教学实习的内容增加了要求,包括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考察一些在坚持改革开放方面取得成效的地方和单位;到农村、机关、厂矿开展调研;到实际部门熟悉工作流程和职能规范;到国外参加学习及研究交流等活动。
(4)加强了科研创新训练。实验班由计划提供经费并设立研究项目,学生以团队方式申请项目。每个项目配一名教学水平高、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立项选题和实施研究的过程指导工作。
(5)实行了协同导师制。实验班要求协同高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指导。从本科开始给每位学生配备导师。研究生阶段实行双导师制,每位硕士和博士都安排两位老师担任导师。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指导学生熟悉课程,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平时学习;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等。围绕“课程修读”、“读书活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社会实践”等主题,充分发挥导师小组的作用。
(6)推行了协同教学。实验班的教师在进行本校协同班教学的同时,交叉参与协同班的教学活动。交叉参与教学是协同班的最显著特色,协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交流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师到协同高校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主要以讲授一门或两门课程的方式进行组织。所讲授课程应当以优势课程为主,主讲老师应当是该课程的优秀教师。协同方要为参与交叉教学活动的教师提供完成教学工作的条件,要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7)开展了学生校际交流。实验班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协同高校修读对方的特色课程。协同单位为交换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并互相承认学分。协同高校还将合作开办学科夏令营。
(8)举办了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实验班基于协同高校的学术研究优势,安排教师和研究人员交叉举办学术讲座。培育期间,已安排多场高端学术讲座。
(9)合作开展了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班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合作。组织由各方教师参加的课程组,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包括合作授课、合作制定教学大纲、合作编写高水平教材。
(10)合作开展了教学研究和举办教学经验交流报告会。实验班设立协同高校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支持各方教师参与。举办教学经验交流报告会,为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提供条件,并合作申报教学成果奖。
(11)推动了国际化合作办学。实验班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讲学、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下一步将聘请国外知名学者作为学生的个人导师;利用夏季学期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交流访学;聘请境外学者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到境外一流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与国际一流名校进行合作,探索“2+2”、“2+3”获取双本科、双本科+硕士学位的联合培养机制;打通实验班与出国留学、研究生培养通道,实现创新人才的连贯培养,实验班学生在顺利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可选择出国深造或直接进入本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可结合“百人后备师资培养计划”的实施,在学校的帮助下到国外的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签署合作协议的海外高校有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