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李扬:认识中国经济要有全面眼光
2016-04-14

 “看待中国经济必须有全面眼光,不能只看经济增长速度。GDP单位能耗在下降,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劳动生产率在改善,消费占比在上升等等,这些都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想做而未做到的。多维度观察中国经济,就会发现一些与经济增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在发生可喜变化。只有从速度、质量、效益、环保、可持续等多角度进行全面考察,才能看到真实的中国经济。”4月12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扬,在《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6)》发布暨新经济投资研讨会上做此表示。

李扬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发表的2016年经济增长展望《下降的需求,走低的预期》明确指出,经济下行是全球现象。一些重要变量的异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其中之一,就是主要国家的央行纷纷实行负利率。金融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镜像。央行不得不实行负利率,折射的是实体经济领域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冷酷事实。此外,各国宏观经济运行非同步致使政策倾向南辕北辙,各国宏观经济均陷入“去杠杆化”和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两难,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治理真空等,都是导致经济复苏停滞不前的因素。中国经济则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那些曾经使中国创造奇迹的结构变化和发展因素,如市场化、人口红利、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均在逐渐弱化。如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推移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然而,必须看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正是在进行“创造性破坏”。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经历“低迷”,有其积极意义,其历史任务就是矫正国民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痼疾,这种“创造性破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市场经济的“优胜汰劣”,主要就是在经济低迷阶段实现的。消灭一些旧产业和创造一些新产业,自属必然。经济调整的最主要任务,则是淘汰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过多的低效企业,从而让市场和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由此实现经济的整体升级换代。兼并重组应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

因此,人为拉抬经济增长不可取。要增强定力,以“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来平滑地引导经济的优化过程。

谈到如何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李扬表示,当前及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内,投资仍然是保持经济稳定、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力量,而投资的主要领域则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鉴于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都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因而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全面协调配合,所以,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是保证今后“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的关键。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