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团队  重大任务
首席专家李维安科研团队发布年度公司治理指数:业绩增速下降诱发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下降
2016-10-24

10月22日,有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之称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在津发布。根据最新指数显示,业绩增速下降诱发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下降,民营控股金融机构赶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本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对2807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评估,指数由2015年的62.07提高到62.49。其中主板1493家,中小企业板772家,创业板492家,金融业板块50家。

这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李维安指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能够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为寻求公司治理改革深化的路径,推动公司治理从自主合规阶段向有效性阶段迈进提供有益指引。此次指数发布与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应对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形势,推动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3.07,较2015年的64.30下降1.23。各分指数中,上市金融机构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和监事会治理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而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指数下降较为明显。

在往年的评价中,金融行业公司治理指数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2016年的排名有所下降,仅排在第四位,金融机构治理质量整体降低。各细分行业中,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公司治理指数均值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1.79、2.84和1.20,同时各细分行业的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指数下降均是导致总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业绩增速的下降可能是导致金融行业公司治理质量下降的诱因。以银行业为例,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为1.28万亿元,较上年仅增加1.9%,上一年增速为7.75%;16家上市银行中,除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其他14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占全部上市银行数量的87.5%;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不足1%。业绩增速的下滑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降低对公司治理的投入,数据也表明业绩增速较慢的上市金融机构大多表现出更低的公司治理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均值为63.06,较上年下降1.65;民营控股上市金融机构指数均值为62.94,较上年上升2.50。民营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距离超越国有金融机构仅有一步之遥。5家民营控股上市金融机构中,除民生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他民营控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反,在33家上市超过2年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中,2016年有25家公司治理指数出现了下滑,占75.8%。各分指数中,民营控股金融机构在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已经领先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报告还显示,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六大维度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股东治理和董事会治理提高最为显著。

从行业比较分析来看,2016年评价排名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公司治理指数位居前列,而综合类和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仍然偏低。从多年治理地图分布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的梯度变化态势。从控股股东性质比较分析来看,2016年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连续六年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不同市场板块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主板股东治理显著提升,国有与民营控股公司治理水平差距拉大;中小板治理各维度有升有降,不同控股股东性质公司的治理各有优劣;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最优,治理水平稳中有升。

李维安指出,从“2016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可以看出,为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理念的转变;发挥治理事件的积极作用,推动治理完善与优化;在中小股东支持的前提下,提前设置防止敌意收购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网络治理改革,提供中小股东可以低成本参与治理的工具和平台;加强中小股东维权意识,提供便利的股东诉讼渠道;在追求股东利益的同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加强金融机构有效监管,防御绩效下滑带来治理风险的累计;要摆正去行政化和薪酬激励机制改革次序。

他表示,中国公司治理作为治理改革的先行者,构建了以规则、合规和问责等为核心制度要素的治理体系,正经历着由行政型向经济型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国公司治理从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合规阶段逐步发展至自主合规阶段,再到当前的有效性阶段,出现了治理事件推动治理完善和深化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