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中心主办第八届空间经济学年会 暨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学术研讨会
2016-11-21

应该基于怎样的角度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如何实现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应该如何破除大城市发展困境,重构未来中国城市体系?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会有怎样的新思路和新对策?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有何特点,如何在中国应用?11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空间经济学年会召开。1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展开研讨。

本次大会主题为“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区域协会等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专家、代表与会。

“中心”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在致辞中说,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南开区域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广大国内外优秀学人的支持。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互相启发,共同为推动经济学的创新,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与政策启迪。

“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认为,空间经济学对复杂的国内外关系以及国内经济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它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点,前景广阔、大有作为。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之下,青年经济学人有责任将空间经济建设好、发展好,为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第七届全国空间经济学年会执行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骥表示,虽然西方的空间经济学已经“步入中年”,但它在中国的研究方兴未艾。2009年至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参与空间经济理论研究,十分令人欣喜。但是,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仍有不足。“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空间经济学能够作为一个学科真正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马骥说。

“中心”首席专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刘秉镰,“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薛领,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吴殿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张学良,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高国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暨南大学教授覃成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赵儒煜,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长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善浪,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胡晨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文余源等分别在大会开闭幕式环节作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战略与空间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与经济增长”、“空间拓展研究”、“空间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空间创新与绿色经济”、“城市群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研究”等议题展开分组讨论。

本届年会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共同承办。自2009年以来,空间经济学年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旨在促进国内外空间经济学研究学者交流、探讨这一新理论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其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之对中国相关经济理论以及中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