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协同创新大讲堂——罗竹平教授做客“中心”
2016-12-17

 

2016年12月16日,“协同创新大讲堂”特邀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罗竹平副教授,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城市集聚与外国直接投资——基于中国与印度案例研究”的精彩讲座。

城市集聚与城市化带来的相关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罗教授从这一角度切入,阐述了城市集聚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与印度发展的相关案例,为我们开展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观点。讲座的前半段,罗教授重点介绍了其所构建的城市集聚与吸引外资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他将城市划分为偏远小城市、核心大城市以及港口城市等几类,并强调偏远小城市与核心大城市由于基础设施、人口规模等差异,对于外资的吸引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偏远小城市的物价水平较低,劳动力的工资与素质水平也相对落后,如果外资选择进驻于此,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人力成本;但考虑到生产的商品主要供应于较大城市,这样一来又使得运输成本增加。企业总是倾向选择对其最有利的城市进行投资,因此兼顾运输成本与人力成本的平衡,偏远小城市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在国家开放初期并不必然成为影响外资进入的第一要素。反之,核心大城市以及港口大城市得益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府政策以及较低的通关关税却能吸引大量外资进入。罗教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重点发展少数几个经济特区的做法就体现了这一点。

凭借外资优势,核心大城市快速发展,势必会吸引大量周边小城市的劳动力来寻找工作机会,随着人口的快速膨胀,城市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形成城市集聚现象,诸如拥堵、污染等“城市病”也随之而来。从劳动力的角度出发,罗教授提出一种大城市劳动力在通行成本与居住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的博弈方式,即越靠近城市中心,通行成本降低,工作时间增加,但居住成本也在大大提高;而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尽管会降低居住成本,但通行时间的增加也减少了实际工作的时间。如果仅仅只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后期的城市病问题将很难避免。基于此,罗教授认为,通过国家开放吸引外资,实现城市之间产业转移来扩大城市的受益面,惠及其他边缘城市的方式是非常可取的。

讲座的后半程,罗教授借中国与印度——两大国土面积、人口以及发展时间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吸引外资境遇截然不同的国家进行对比,指出印度虽然整体人力成本水平较低,但受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城市之间贫富分配不均等不利因素“拖累”,最终吸引的外资有限,甚至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与之相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从沿海沿岸几个“经济特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支持等方式着力吸引外资,并借助外资发展成为大城市群,进而惠及更多内陆地区的“有顺序、有先后”的逐步过渡方式,十分值得借鉴与参考。

整场讲座中,罗竹平教授讲述过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之后的现场提问和互动环节,罗教授也对同学们踊跃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