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举办学术研讨会 聚焦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家治理
2017-05-05

4月20日,中心与南开大学中东欧俄罗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和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师生80余人齐聚一堂,共议经济增长质量、国家治理等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教授,中国前驻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大使于振起,中心理事暨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乌克兰基辅国际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乌克兰校友会会长郝同才,中心理事暨首席专家景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杨光斌等出席开幕式。

于振起在开幕式上表示,全球化发展拉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家应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各国联系,研究开展更多形式的深度合作,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

朱光磊指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各国学者专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随之调整。本次研讨会聚焦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围绕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家治理两个重要主题,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旨在进一步推动对中国、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国家治理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次会议是大家交流沟通的一个良好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陆南泉在发言中谈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执政已进入第26个年头。在这期间,不论其经济体制转型还是经济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曲折与复杂的过程。26年来俄罗斯经济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呈不断下滑趋势;经济下行的同时通胀率上升;卢币汇率时常出现暴跌。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私有化的主要失误;经济垄断阻遏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同步进行;制造业与加工工业严重衰退;没有着力调整企业规模,结构严重不合理;未能改变落后的、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不一贯的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政策;没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腐败问题一直存在。

杨光斌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其实是协调国家权力关系的能力,它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作为一种去价值化的实践性理论,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不同于比较政治学前60年流行的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是“制造问题”的研究范式,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追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面各有长短,均面临不同层面的治理危机,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总体性“解决方案”。

开幕式后,研讨会举行了4场分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光斌、复旦大学教授陈明明、波兰罗兹大学教授Dominik Mierzejewski (梅德明)、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Vladimir Portyakov(弗拉基米尔•波特亚科夫)、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劲、吉林大学教授麻宝斌、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教授Drozd Іryna和Mykola Kanivets(德罗兹德•伊琳娜 和 尼古拉•卡尼韦茨)、杨龙等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主题发言,涉及“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创新经济增长模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包容性增长的治理基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政府治理方式”、“政府在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中的作用”、“中国与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地方政府创新”、“‘一带一路’与中国俄罗斯东欧国家合作”、“经济增长与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等议题。

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与会代表们梳理了当前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家治理中的创新经验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对策与建议。这些成果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世界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