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从“发展竞争”转向“平等竞争” |
2018-11-28 |
民营企业的定心丸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这是近期中共中央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的最大的定心丸。 民营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背景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底气 民营经济的困难与民营企业家的定心丸 我们情不自禁要问的问题是:既然我国宪法的规定摆在那儿,中央起“定海神针”作用的路线方针政策摆在那儿,为什么在实践中还有很多企业家会对民营经济发展前景持谨慎甚至比较悲观的态度呢?这可能跟这些年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遇到困难有四个原因: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三是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四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其实,第一个困难是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和客观面对的,是个体和局部无法克服的;第二个困难也是考验所有企业在竞争中能不能胜出的关键因素,无法跨越发展阶段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之处,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魅力所在;第四个困难虽然关乎企业加紧修炼内功的问题,但是也与宏观经济政策预期的不稳定有关,如针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不力,长此以往就会诱使民营企业家的短期掠夺行为,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我认为,民营经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从而形成民营企业家悲观预期的最大因素,其实是第三个即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少政策措施无法彻底落地,他们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逐步推动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过渡,推进公平正义取向的普惠制政策 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针对民营企业的经济歧视,根据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实践的经验,需要逐步推动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过渡,推进公平正义取向的普惠制政策。这是给民营企业安心求发展的真正政策定心丸。 过去我国实施产业政策的本意,就是为了贯彻“非均衡”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政府所支持的产业和企业,因此在转轨经济中,这种非中性化的产业政策最容易导致对非重点支持企业的不公平对待。在产业政策由地方政府主导运作之后,最容易导致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和对全国统一市场的分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经不是没有市场竞争,也不是没有发展竞争,而是相对缺少平等竞争,缺少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各种行政垄断、行政干预,各种利益联盟和国有企业借助于产业政策等手段严重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导致了严重的寻租和不公正,以及市场取向改革的滞后。这是中国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