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刘秉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2018-12-26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从经济发展到空间发展,目前这一区域与世界级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首先,人均GDP没有达到世界级城市群水平,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均贫富,是要实现快速赶超战略。其次,在空间结构上,北京、天津人均GDP远高于河北,形成虹吸现象,影响河北的要素在北京和天津周边布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使命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地区落差过大,实现均衡发展;二是瞄准世界级城市群标准,实现赶超。目前,这里还没有形成可靠的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应该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其区域内开发区如何发展?应分析深圳、浦东建设发展的历史背景,找到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圳、浦东开发建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前端,意味着怎么投资都赚钱,现在很难了,发展和建设背景不同,发展环境也不一样。另外,技术基础不同,现在的开发区建设,靠简单的“三来一补”代工方式来提升GDP增长不可能了。京津冀区域内开发区与深圳和浦东都靠海的区位条件也不一样,加之现在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因此不能简单学习深圳、浦东发展经验。

未来开发区建设应把握好几个方向:一是由过去区域性工业集聚向区域增长极方向转化;二是由过去地区所属转向服务于整个城市群,实现辐射范围改变;三是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由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功能区向未来城区发展转变;五是由过去的产业特征向现在的社区建设特征转变,因为开发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招商引资,吸引多少投资,而是吸引多少人才,投资跟着人才走。怎样解决人才问题?就要通过社区建设提升生活品质,这是未来新区和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