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简报(2016年第62期 总第142期) |
2019-03-27 |
中心专家“把脉”中国自贸区改革方向
5月31日,由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南开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方向与前景展望”主题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沪、津、粤、闽四地研究自贸区的知名学者,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银监会、国家外汇局相关负责人等出席论坛,为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上,“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在发言中指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三大试验内容:一是尝试建立一个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二是建立一个典型的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国际投资便利、金融自由化的自由贸易区;三是通过复制和推广成功经验,带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升级。 佟家栋总结了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以来的运营经验,指出未来2-4年中应着力推动的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部际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中国自贸试验区常设性的顶层设计机构。其次,在统一顶层设计的同时,下放自贸试验区具体试验内容的权力,允许其在“负面清单”的思维逻辑下,大胆试验,测试和承担创新过程中可能的风险。第三,应参照当前国际上最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在典型自贸区内容建设的同时,与时俱进,提高与国际新规则接轨的水平。第四,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经济联动的稳定机制。 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前景,佟家栋建言,最终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际化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有赖于多个方面任务的完成。首先,基本完成为国家试制度的任务。基本建设完成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企业能够通过正常有序地竞争,获得预期的收益,并自愿承担相应的经济成本;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成为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角色。其次,高标准的自由便利、投资开放和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前提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效率的通关管理,低成本的交易流程成为自贸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核心优势;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开放范围及优质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双向自由、融资便利的金融环境成为国际金融业务聚集的核心优势。只有达成上述标准,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才能真正成为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