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简报(2017年第4期 总第224期) |
2019-03-27 |
新经济新动能——中心协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部举办2017年经济形势座谈会 ![]() 2017年2月3—5日,中心协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在京举办“2017年经济形势座谈会——新经济新动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心理事长暨首席专家李扬出席本次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 ![]() ![]() 王伟光指出,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迎接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就是要当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经济学部的八个研究所一定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的研究,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充分的经济理论创新的准备。具体来说,要加快创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加强对我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推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特点、新阶段、新动能研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创新性的意见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蔡昉作了题为“如何认识增长质量”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增长质量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没有水分的增长,即不以资源、环境、生态、生产安全恶化为代价;是潜在增长率提高带来的增长,而非靠政策刺激超越潜在增长率;产业结构调整应以生产率提高为取向;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不是传统动能延续带来的增长速度。提高潜在增长率,终究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可靠的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针对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蔡昉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不以GDP论英雄,实行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生态、安全)“一票否决制”;增长速度根据潜在增长率设定下限和上限;生产率引导结构调整;以供给引导需求;增加人力资本、R&D等创新要素的投入。 李扬对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了较为全面介绍。他将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概括为八个方面: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劳动生产率下降、人口结构恶化、千年不遇的利率困局、高债务和高杠杆、收入分配恶化、去全球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陷入困境。李扬指出,中国正在经历“创造性破坏”阶段,经济调整的最主要任务是淘汰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过多低效企业甚至僵尸企业。“创造性破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路径则是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科技进步,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全球正进入一个“改革竞争期”,这意味着,对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及其多样化内容认识得最深刻、策略最完备、决心最大、效果最明显的国家,将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中心协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各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等多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发表观点、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