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会刊  中心工作简报
中心工作简报(2017年第14期 总第234期)
2019-03-27

 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师生

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

 

3月27日,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师生组织了“理论自信——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以纪念著名经济学家、中心顾问、南开大学荣誉教授谷书堂,缅怀谷书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巨大贡献,延续他70年来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思考。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朱光华教授,谷书堂教授学生、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谷书堂教授学生、中心首席专家、天津市政协财经委副主任陈宗胜教授,原天津市社联党组书记、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家祥教授,中心副主任梁琪教授,中心首席专家、原南开大学财政系系主任张志超教授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逄锦聚教授主持。

朱光华教授回忆到,谷先生经常讲到,要学会识人、用人、护人,即识才、用才、容才,体现了一位领军人物的高尚人才观和极度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对我而言,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又是大于权力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又是一种自在的向心力。谷先生一生都致力于坦诚治学、严谨治学、科学治学,认为师德比做学问更重要,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一直学习,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逄锦聚认为,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北方本)是改革开放开始以后我国最早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之一,该教科书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破苏联教科书的羁绊,最大程度地吸取当时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和体系结构的创新。逄锦聚教授回忆到,从1986年开始,谷书堂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开始进行研究生教材的研究和建设,历时3年,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于1989年出版。《通论》围绕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与发展展开论述,在教科书中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首次对按贡献分配原则进行阐释,建立起了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发展等的全新理论体系。该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财经类高校研究生使用教材。

逄锦聚教授写作并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先行者——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一文以纪念谷书堂教授,号召南开以及全国高校的经济学人,继承谷书堂教授的未竟事业,弘扬他的治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任天津市政协财经委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陈宗胜,是谷先生改革开放后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在追忆恩师的学术贡献时他谈道:“谷先生一生都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诸多设想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体现出社会经济过渡这个特点。他的‘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经济理论’‘要素分配理论’是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家祥认为,要学习传承谷先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多方贡献、治学精神,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南开方案’、弘扬‘南开精神’。

张志超教授谈到,谷先生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探索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但不拘泥于个别论断和结论;二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注意吸收国外经济学的有益成果;三是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着力创新,很少保守思想。谷书堂教授在对政治经济学探索中形成的这些特点,成为今天我们治学的宝贵财富。

梁琪认为,要继承谷先生的事业,坚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发展理念,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大旗,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与会师生纷纷发言,以切身经历及体会来表达对谷书堂教授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南开大学经济学学科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南开就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说史进行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和《资本论》等课程。以谷书堂教授为代表的几代经济学人,为南开大学经济学科的建设乃至新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谷书堂(1925—2016),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山东威海人,1946年入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学习,1950年毕业前夕,被选调到天津市委宣传部工作。1951年回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先后出任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和经济学院院长。谷书堂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价值理论、分配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卓有建树。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了“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把物质利益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根本经营原则”的理论主张。20世纪60年代再论“价值决定”,引起全国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研究”,完成并出版项目成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系统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8年系统提出并论述“按要素贡献分配”的观点。1979年主编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方本),被教育部定为全国文科院校统编教材,先后8版,发行逾150万册,并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多次入选《中国世纪专家》《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等名人传记。2012年,获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和“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