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何自力、张月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2021-07-22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经济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武装全党。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历史中,为了探索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强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创新、更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经济理论创新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共产主义进行了阐释,其中对共产主义经济特征的阐释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1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 

()消灭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2 

()消灭旧式分工,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

()消灭阶级对立,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4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所有制、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以及人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对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进行了概括和阐释,它们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内涵的重要路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的设想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社会财富十分充裕为基础的,而现实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困难,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成为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是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6江泽民同志说: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8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积极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中,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成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提供重要制度保证。其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中,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共同富裕原则得到了维护,确立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生产方式在分配方式上得到重要实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其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自觉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被赋予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内的职能,政府通过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进行宏观经济治理,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其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中,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经济理论创新的主线

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谁?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因是什么?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是经济理论绕不开的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将劳动、资本、土地视为物质生产要素,认为它们共同创造价值,工资、利润、地租是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从根本上抹杀了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主体性,掩盖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刻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方向,强调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通过财富创造活动,劳动者先是摆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接着摆脱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进而摆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对资本的隶属,最后在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和物质财富充分涌流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得以建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正确认识和回答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动因、目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经济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进程。其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好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只有从生产关系入手,才能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阐明物质财富生产方式与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排除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干扰和影响,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性,着力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途径,着力研究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方法和条件,为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其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推动经济理论创新过程中必然高度重视所有制问题研究,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作为逻辑起点,探索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无穷智慧,充分发挥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理论创新的根本源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经济理论都是对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恩格斯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9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经济理论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指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巨大的牺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党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论,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接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如,用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改造个体手工业;通过互助组、初级社、人民公社等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在此指导下,我们党在城市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城镇集体所有制,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为经济建设全面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如,关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论断;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综合平衡的论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论断;等等。这是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初步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此指导下,我们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于国家最急需的部门,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认真探索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深入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等,这些理论科学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推动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理论创新又取得新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总结实践,展望未来,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推动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提供了切实的理论指导;其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宽阔的全球视野,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揭示了世界格局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为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四、中国共产党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理论创新,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具有强大而永恒的生命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党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积极探索和处理诸如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形成了具有鲜明辩证色彩的理论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确保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国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必须从实际出发,鼓励各个地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分不开。 

()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辩证统一

我们党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环节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一制度既突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体现了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又体现了对多种经济成份的尊重和重视,反映了生产力多层次性、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特点,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释放了经济活力,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

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方式,逐步形成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有效地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等弊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统一

我们党在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认识,在这一认识指导下,积极利用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建设有效市场,着力打造有为政府,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我们党在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面对复杂的改革任务,一方面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推动改革,即先行试点,鼓励创造,鼓励探索,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在面上推开。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具体体现。这种改革方法既积极又稳妥,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即在深刻思考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整体引导和推动改革,这一方法有助于将改革引向深入,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混乱,有助于使改革中形成的新型经济社会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

我们党在推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要求我们的经济工作关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更加突出的矛盾,更加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们党高度重视目标导向原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从实际出发,在深刻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和提出阶段性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带领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可以说,我们党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就是提出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过程,就是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过程。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统一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一方面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有效地疏通体制的堵点和难点,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我们党及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加强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推进,加快了改革步伐,提升了改革的成效。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始终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作为头等大事,努力做到以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前提,以改革和发展为稳定提供最终保障,实现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总之,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重大关系,才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五、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采众长,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0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11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努力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1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任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迫切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毛泽东同志强调,“目前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3“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地学”,14并向全党干部建议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深入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思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如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物质作用与精神作用统一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的观点;企业管理要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观点;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等,这些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思考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15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16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育教学

在一个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课时被大大压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的学术论文难以发表,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的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十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也十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作用的发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育教学,强调要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认真加以批判,绝不照搬照抄,对其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知识,如有关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的知识,则认真借鉴和吸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17 

()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新的时代,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提出用政治经济学指导实践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三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四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六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推进理论创新

我们党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始终把理论创新和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作为全党的重要工作来抓。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在,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一,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发展新历史方位的内涵和特点。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政治经济学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探索强起来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其二,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目的的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政治经济学要着力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规律性,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充分满足人民在经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理论指导。

其三,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经济学要深入研究产业变迁和发展的规律性,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体经济与智能技术的结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其四,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但是还不完善,政治经济学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实现形式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其五,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政治经济学要加强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创新的研究,要为坚定不移发展开放性世界经济、形成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请查看中国知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