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刘凤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内在逻辑
2022-11-14

今日聚焦:

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访谈嘉宾: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凤义

主持人:

天津日报记者 王爽 丁佳文 吴巧君 王音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新的光荣使命。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要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概括,是我们党对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五个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既有独特的客观条件,又有现代化性质和目标要求,还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和世界意义。可以说,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历史经验的结晶,也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探索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从现代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上认识这些特征。”

刘凤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还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是判断现代化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所以在性质上必然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现代化才是让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

刘凤义说,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要避免两极分化的西式现代化,也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过程中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而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丰富,还包括精神富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刘凤义说,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从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经验看,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协调发展。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从人与人关系上保证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保证现代化的可持续性,正如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现代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因此我们的现代化决不走侵略、殖民的霸权之路,而是坚持胸怀天下,走和平发展之路,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造富全人类。”刘凤义说。


(原文来源:《天津日报》2022年11月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