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CICCE之声
何自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10-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明确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改革重点,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经过4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一体制框架具有如下鲜明的特色。

其一,在所有制方面,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同样不能动摇。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二,在决策体制方面,建立了党的全面领导、政府集中决策、经济主体分散决策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决策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推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市场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政府集中决策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着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不协调问题,着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积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运行。经济主体分散化决策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极大调动了经济主体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有力激发市场活力、竞争力、创新力,有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    

其三,在协调体制方面,形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确立了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减少了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努力建设统一市场、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将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总目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建立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全面调控与精准调控相结合、区间调控与相机抉择相结合的宏观调控系统,确保了宏观经济持续协调稳定运行。    

其四,在动力机制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其五,在开放体系方面,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引进世界先进的理念、技术、发展经验,助力中国抓住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深化改革助力,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迫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整个改革的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迫切需要。

其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理论,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实现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任务,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紧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建设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人类已经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个阶段,目前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机器人、5G等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潮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着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其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外延式传统发展方式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实现高质量的供给与高品质的需求动态平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质量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需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进入新时代,随着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高水平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敏、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三、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其一,推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更好结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效防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新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深化改革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项制度所构成,体现了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资源配置体制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更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    

其二,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其三,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建设有效市场方面,大力完善产权制度,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激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活力,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企业破产机制和退出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确保“放得活”。在建设有为政府方面,着力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成效评估,健全国家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确保国民经济行稳致远,做到“管得住”。

其四,健全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为推动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更加重视初次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健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机制,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通过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使用权、收益权获得要素收入的体制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政府要更好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着力营造崇尚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其五,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10期)